大腹便便的成语故事


大腹便便

拼音dà fù pián pián

基本解释便便:肥胖的样子。肚子又大又肥。形容人长得非常肥胖。多指腹内空虚而言。现也多用形容不劳而获的人。

出处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边韶传》:“韶口辩,曾昼日假卧,弟子私嘲之曰:‘边孝先,腹便便。懒读书,但欲眠。’”


大腹便便的典故

故事东汉桓帝当政的时候,陈留郡有个读书人,名叫边韶,字孝先;他很有些文才,在没有当官的时候,教了几百名学生。

边韶很有口才,说起话、讲起课来头头是道,从没有回答不出问题来的。不过他有个毛病,就是爱打磕睡。因为他人胖,肚子大,打起磕睡来,学生看他的模佯很好笑。

有一天,他又和衣打磕睡。他的学生就私下编了句顺口溜嘲笑他:“边孝先,腹便便;懒读书,但欲眠。”意思是:边孝先是个大肚皮,懒得读书。只想睡觉。不料边韶醒来后,很快知道了这个顺口溜,于思马上编了几句顺口溜作答:“边为姓,孝为字。腹便便,王经笥。便欲眠,思经事。寐与周公通梦,静与孔子同意:师而可嘲,出何典记?”它的意思是:边是我的姓,孝是我的字,大肚皮,是装着五经的竹箱子。只想睡觉,去思考五经的事。睡梦中可以会见周公旦,安静时可以与孔子有相同的心意。老师可以嘲笑,这规矩出自哪家经典?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大腹便便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直言贾祸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成公十五年》:“子好直言,必及于难。”
支支吾吾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五回:“我既这等苦苦相问,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,怎么问了半日,你一味的吞吞吐吐,支支吾吾?”
师心自是 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见有闭门读书,师心自是,稠人广座,谬误差失者多矣。”
趁火打劫 清 颐瑣《黄绣球》第三回:“这一天见来的很是不少,黄通理更代为踌躇,怕的是越来越多,容不下去,而且难免有趁火打劫,顺手牵羊的事。”
讴功颂德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民皆歌乐之,颂其德。”
如履薄冰 《诗经 小雅 小旻》:“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”
势力之交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张耳陈余传赞》:“势力之交,古人羞之。”
蠢蠢欲动 南朝 宋 刘敬叔《异苑 句容水脉》:“掘得一黑物,无有首尾,形如数百斛舡,长数十丈,蠢蠢而动。”
气充志骄 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“遂合诸侯于嘉陵,气充志骄,淫侈无度。”
香草美人 汉·王逸《离骚序》:“《离骚》之文,依《诗》取兴,引类譬谕,故善鸟、香草、以配忠贞,……灵修、美人,以譬于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