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危相易的成语故事


安危相易

拼音ān wēi xiāng yì

基本解释易:变易,转变。平安与危难互为因果,相互转换。

出处先秦 庄周《庄子 则阳》:“安危相易,祸福相生,缓急相摩,聚散以成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安危相易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安危相易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轻而易举 《诗经 大雅 烝民》:“人亦有言,德輶如毛,民鲜克举之。”宋 朱熹注:“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,然人莫能举也。”
自暴自弃 先秦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上》:“自暴者,不可与有言也;自弃者,不可与有为也。”
好说歹说 清 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三回:“掌柜的便同他们好说歹说,说我们都是乡邻,你们也犯不着来害我。”
老实巴交 徐光耀《平原烈火》:“一个一个心慈面善,全是老实巴交的。”
名山大川 《尚书 武成》:“底商之罪,告于皇天后土,所过名山大川。”
残花败柳 元 白朴《墙头马上》第三折:“休把似残花败柳冤仇结,我与你生男长女填还彻,指望生则同衾,死则共穴。”
痛定思痛 唐 韩愈《与李翱书》:“今而思之,如痛定之人,思当痛之时,不知何能自处也。”
缘悭分浅 明·西湖渔隐主人《欢喜冤家》第22回:“缘悭分浅,不获再睹丰仪。”
靡所底止 《诗经·小雅·祈父》:“胡转予于恤,靡所底止。”
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 《诗经·小雅·常棣》:“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