视死如生的成语故事


视死如生

拼音shì sǐ rú shēng

基本解释把死去看做活着一样。形容不怕死。同“视死若生”。

出处汉·晁错《守边劝农疏》:“故能使其众蒙矢石,赴汤火,视死如生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视死如生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视死如生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林下风致 《宣和书谱·妇人薛涛》:“妇人薛涛,成都倡妇也。以诗名利时,虽失身卑下,而有林下风致,故词翰一出,则人争传以为玩。”
不辱使命 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三章:“寿昌大笑起来,掉头对着立群说:‘不辱使命!’”
自己人 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自己人之间,什么臭架子、坏脾气都行;笑容愈亲密,礼貌愈周到,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。”
压岁钱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两府男妇小厮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礼毕,散押岁钱、荷包、金银锞,摆上合欢宴来。”
遗形藏志 汉·严遵《道德指归论·上德不德》:“遗形藏志,与道相得。”
有去无回 柯岗《逐鹿中原》第11章:“反而成了肉包子打狗,有去无回了!”
上无片瓦,下无插针之地 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二十:“上无片瓦,下无卓锥,学人向什么处立?”
下临无地 唐·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飞阁流丹,下临无地。”
止于至善 西汉 戴圣《礼记 大学》: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”
语重心长 清 洛日生《海国英雄记 回唐》:“叹别离苦况,转忘了母亲的语重心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