供认不讳的成语故事


供认不讳

拼音gòng rèn bù huì

基本解释供认:被告对于某一事实或断言的真实性予以承认;讳:避讳。指对某项指控完全认同。

出处王朔《一半是火焰,一半是海水》:“我对所犯犯罪事实均供认不讳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供认不讳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供认不讳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经史子集 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:“两都各聚书四部,以甲乙丙丁为次,列经史子集四库。”
日日夜夜 洪深《青龙潭》第二幕:“这里,刘秀三日日夜夜的车水,车的晕倒在水车上。”
匡乱反正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太史公自序》:“仲尼悼礼废乐崩,追修经术,以达王道,匡乱世反之于正。”
遗形藏志 汉·严遵《道德指归论·上德不德》:“遗形藏志,与道相得。”
劳民伤财 《元史 李元礼传》:“而又劳民伤财,以奉土木。”
天之骄子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匈奴传上》:“南有大汉,北有强胡。胡者,天之骄子也。”
出头露面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:“孙二娘从小出头露面,况是过来人,惯家儿,也不害什么羞耻。”
时至运来 南朝 宋 颜延之《大筮箴》:“时至运来,当在三五。”
敷衍了事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4回:“不但上宪跟前兄弟无以交代,就连着老哥们也不好看,好像我们敷衍了事,不肯出力似的。”
鸿儒硕学 《晋书·儒林传序》:“鸿儒硕学,无乏于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