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子之心的成语故事


赤子之心

拼音chì zǐ zhī xīn

基本解释赤子:初生的婴儿。孩子纯真无邪的心灵。形容人的心地善良、纯洁。

出处先秦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下》:“大人者,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。”


赤子之心的典故

战国时期,孟子与齐宣王谈论君臣之间的关系而一般正直人应有的态度。孟子说:所谓大人就是通达事理的人并没有奇特的地方,其可贵的地方就是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失掉孩提时代的一片真心,像小孩子那样纯朴、真诚、热烈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赤子之心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不敢苟同 叶赫那拉·图鸿《乾隆皇帝》第一章:“兄台这般说话在下可不敢苟同,红花会劫富济贫,替天行道。”
人才济济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62回:“闰臣见人才济济,十分欢悦。”
有胆有识 清 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四十回:“金羽妹子,绝世聪明,有胆有识,今年也是七岁,可怜有才无命。”
居重驭轻 宋·俞文豹《吹剑录外集》:“故自三代、秦、汉迄我朝,皆以兵得天下,人主皆亲历行阵,习知武事,知居重驭轻之势。”
当仁不让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卫灵公》:“当仁不让于师。”朱熹集注:“当仁,以仁为己任也。”
河鱼腹疾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二年》:“河鱼腹疾,奈何?”
损人不利己 鲁迅《书信 致曹聚仁》:“只有损人而不利己的事,我是反对的。”
暮史朝经 元·无名氏《刘弘嫁婢》第三折:“小圣在生之日,萤窗雪案,暮史朝经。”
举贤任能 《礼记 大传》:“三曰举贤,四曰使能。”
半夜三更 元 马致远《青衫泪》第三折:“这船上是什么人,半夜三更,大呼小叫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