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冠李戴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冠:帽子。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。比喻弄错了事实或对象。
出处明 田艺蘅《留青日札 张公帽赋》:“谚云:‘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。’有人作赋云:‘物各有主,貌贵相宜。窃张公之帽也,假李老而戴之。’”
例子但老船夫却作错了一件事情,把昨晚唱歌人“张冠李戴”了。(沈从文《边城》十四)
基础信息
拼音zhāng guān lǐ dài
注音ㄓㄤ ㄍㄨㄢ ㄌ一ˇ ㄉㄞˋ
繁体張冠李戴
正音“冠”,不能读作“guàn”。
感情张冠李戴是贬义词。
用法联合式;作谓语、状语;含贬义。
歇后语张三的帽子给李四
谜语乱扣帽子;错把李逵当张顺
近义词似是而非、破绽百出
反义词无可非议、毫厘不爽
英语confuse one thing with another
俄语валить с больной головы на здоровую(всё перепутать)
日语張(ちょう)の帽子(ぼうし)を李(り)に被(かぶ)せる,ちぐはぐなこと
德语Zhangs Hut auf Lis Kopf setzen--jn mit jm anderen verwechseln
法语coiffer Pierre du chapeau de Jean(confondre deux choses)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是非口舌(意思解释)
- 众多非一(意思解释)
- 艺高人胆大(意思解释)
- 故家乔木(意思解释)
- 不二法门(意思解释)
- 丑声远播(意思解释)
- 当仁不让(意思解释)
- 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(意思解释)
- 人心归向(意思解释)
- 取而代之(意思解释)
- 汗牛充栋(意思解释)
- 神采奕奕(意思解释)
- 户告人晓(意思解释)
- 欺善怕恶(意思解释)
- 死对头(意思解释)
- 著手成春(意思解释)
- 刻不容缓(意思解释)
- 羊质虎皮(意思解释)
- 兵戎相见(意思解释)
- 闲情逸致(意思解释)
- 举止娴雅(意思解释)
- 凤协鸾和(意思解释)
- 如痴如醉(意思解释)
- 公子哥儿(意思解释)
- 受益匪浅(意思解释)
- 二三其意(意思解释)
- 苦口婆心(意思解释)
- 乐以忘忧(意思解释)
※ 张冠李戴的意思解释、张冠李戴是什么意思由新华字典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催人泪下 | 催:催促,促使。形容事迹十分感人,使人不禁流下眼泪。 |
秋水伊人 | 指思念中的那个人。 |
疑邻盗斧 | 疑:怀疑;斧:斧头。怀疑邻居偷他的斧头。指不注重事实根据,对人对事胡乱猜疑。 |
时易世变 | 时代变迁,世事也不一样。 |
归十归一 | 谓有条有理。 |
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 | 公姑:公婆。比喻害怕见人而不得不见人。 |
归马放牛 |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。比喻战争结束,不再用兵。 |
不治之症 | 治不好的病、绝症。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或无法改正的弊端、错误。 |
以毒攻毒 | 攻:治。用毒药治病毒。喻指用对方使用的厉害手段制服对方。 |
融会贯通 | 融会:融合领会;贯通:透彻理解。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;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。 |
画地为牢,议不入 | 议:议论。在地上画个圆圈当作牢狱,人们议论着不敢进入。形容狱吏的凶残暴虐。 |
兵戎相见 | 兵戎:武器。以武力相见。指用战争解决问题。 |
立地书橱 | 比喻人读书多,学识文博。 |
平地一声雷 | 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。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。 |
过门不入 | 经过家门而不回家。形容忠于职守,公而忘私。 |
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 | 铄金:熔化金属;积毁:积累的毁谤;销骨:熔化骨头。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,纷纷而来的毁谤足以致人于死地。比喻舆论力量的强大。 |
祝哽祝噎 | 祝:祷祝;哽、噎:食物堵住食道。古代帝王敬老、养老的表示:请年老致仕者饮酒吃饭,设置专人祷祝他们不哽不噎。 |
为虎作伥 | 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;又去引诱别人来让老虎吃;这种鬼叫作“伥”。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。 |
慢条斯理 | 形容说话做事动作缓慢;不慌不忙。 |
朝升暮合 | 零碎卖米。形容生活困难。 |
十八层地狱 | 层:重。地狱:佛教、基督教等指死后灵魂受苦的地方。迷信认为人在生时为非作恶,死后进入十八层地狱,不得翻身。比喻悲惨的报应。 |
死胡同 | 指只有一个出入口的胡同。比喻绝境、绝路。 |
一弹指顷 | 手指一弹的时间。比喻时间极短暂。 |
池鱼之殃 | 比喻因牵连而无端遭到的祸害。 |
持之以恒 | 持:保持;坚持;之:代词;指所要坚持的东西;恒:长久;指恒心。有恒心地坚持下去。也作“持之以久”。 |
解甲归田 | 解:脱下;甲:铠甲。脱掉军装;回家种地。 |
凿壁偷光 | 在墙上凿开一个小孔;偷借邻家的灯光读书。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刻苦学习。 |
枭首示众 | 斩首悬示于众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