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力更生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依靠自己的力量;重新获得生命。比喻依靠自己的力量使事业发展兴旺。更生:重新获得生命。
出处孙中山《中国问题的真解决》:“中国不但会自力更生,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国家维护中国的独立与完整的麻烦。”
例子我们人民能以自力更生的方式强起来了。(闻一多《组织民众与保卫大西南》)
基础信息
拼音zì lì gēng shēng
注音ㄗˋ ㄌ一ˋ ㄍㄥ ㄕㄥ
正音“更”,不能读作“gèng”。
感情自力更生是褒义词。
用法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
辨形“力”,不能写作“立”。
辨析自力更生与“自食其力”有别:自力更生侧重于形容不依赖;“自食其力”侧重于形容不剥削。
谜语万事不求人
近义词独立自主、自给自足、自食其力
反义词仰人鼻息、寄人篱下
英语rely on one's own efforts
俄语опираться на собственные силы(своими собственными силами)
日语自力蕬生(じりきこうせい)
德语sich auf eigene Kraft verlassen(aus eigener Kraft)
法语compter sur ses propres forces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绝长续短(意思解释)
- 聋者之歌(意思解释)
- 节用裕民(意思解释)
- 习非成是(意思解释)
- 富贵骄人(意思解释)
- 说一不二(意思解释)
- 明知故问(意思解释)
- 暮史朝经(意思解释)
- 不分青红皂白(意思解释)
- 目不转睛(意思解释)
- 捞一把(意思解释)
- 知其不可而为之(意思解释)
- 隳肝沥胆(意思解释)
- 视死如归(意思解释)
- 团团转(意思解释)
- 乳臭未干(意思解释)
- 吴下阿蒙(意思解释)
- 指手划脚(意思解释)
- 交臂历指(意思解释)
- 之子于归(意思解释)
- 亡命之徒(意思解释)
- 唇枪舌剑(意思解释)
- 坐观垂钓者,徒有羡鱼情(意思解释)
- 白草黄云(意思解释)
- 公子哥儿(意思解释)
- 汗马功劳(意思解释)
- 绵里藏针(意思解释)
- 任凭风浪起,稳坐钓鱼台(意思解释)
※ 自力更生的意思解释、自力更生是什么意思由新华字典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用心竭力 | 用尽心计和力量。 |
一钱太守 | 比喻值得称赞的廉洁的官吏。或讥讽那些贪官污吏贪财。 |
敌众我寡 | 敌方人数多;我方人数少。多形容双方对峙;众寡悬殊。 |
彬彬有礼 | 彬彬:原为文采与质朴兼备貌。形容文雅而有礼貌。 |
多多益善 | 益:更加;善:好。越多越好;不厌其多。 |
黄台之瓜 | 黄台:指《黄台瓜辞》,为唐李贤所作,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则天不能再废太子。比喻不堪再摘。 |
七搭八扯 | 同“七搭八搭”。 |
富贵骄人 | 富:有钱;贵:指有地位。有财有势,盛气凌人。 |
八荒之外 | 八面荒远的地方以外。形容极其旷远。 |
饿虎吞羊 | 饥饿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。比喻迅猛贪婪。 |
没里没外 | 里外不分,指说话做事不分场合。 |
半路出家 | 半路:路途走到一半;指成年以后;出家:离家去当和尚、尼姑。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、尼姑或道士的。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。 |
姹紫嫣红 | 姹:美丽;嫣:妖艳;美好。形容各色的美丽花朵争相斗妍。也作“嫣红姹紫”。 |
归十归一 | 谓有条有理。 |
夷为平地 | 夷:拉平,铲平。铲平使成一块平地。 |
铁树开花 | 比喻事情非常罕见或极难实现。铁树:也叫苏钱;常绿乔木;好多年才开一次花。 |
动魄惊心 | 使人神魂震惊。原指文辞优美,意境深远,使人感受极深,震动极大。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。 |
通今达古 | 同“通今博古”。 |
袅袅婷婷 | 袅袅:柔美貌;婷婷:美好貌。形容女子姿态柔美。 |
踵武前贤 | 踵:脚跟。武:足迹。跟随着前人的脚步走。比喻效法前人。 |
密锣紧鼓 | 锣声紧,鼓点密。戏曲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。比喻为配合某人的上台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气氛、声势。 |
洗耳恭听 | 洗耳:擦洗耳朵;比喻很重视听对方说话;恭:恭敬地。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。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。指专心地听。 |
黄钟毁弃 | 毁:毁坏;弃:抛弃;黄钟:古乐器;音调最为洪亮。黄钟被毁坏被抛弃。比喻贤才得不到重用。 |
战不旋踵 | 旋:转。踵:脚后跟。打仗时不向后转。形容勇猛向前。 |
壮心不已 | 指有抱负的人到了晚年;雄心壮志仍不衰减。壮心:宏大的志向;已:停止。 |
无计可施 | 施:施展。没有什么计谋可以施展。指一点办法也没有。 |
沉鱼落雁 | 沉:使下沉;落:使落下。原指女子貌美;使游鱼下沉;使飞雁降落;不敢与之比美。后来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。 |
群山四应 | 应:应和。四面群山纷纷响应。比喻一声号召,人们群起响应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