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àozhú

爆竹


拼音bào zhú
注音ㄅㄠˋ ㄓㄨˊ
词性名词


爆竹

词语解释

爆竹[ bào zhú ]

⒈  古时用火烧竹,毕剥有声,火花迸裂,称为爆竹。今人用纸卷火药,点燃发响,也称爆竹,或称爆仗。

firecracker;

引证解释

⒈  古时在节日或喜庆日,用火烧竹,毕剥发声,以驱除山鬼瘟神,谓之“爆竹”。火药发明后以多层纸密卷火药,接以引线,燃之使爆炸发声,亦称为“爆竹”。也叫“爆仗”、“炮仗”。

南朝 梁 宗懔 《荆楚岁时记》:“正月一日……鸡鸣而起,先於庭前爆竹、燃草,以辟山臊恶鬼。”
唐 刘禹锡 《畬田行》:“照潭出老蛟,爆竹惊山鬼。”
宋 王安石 《元旦》诗: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”
清 沉复 《浮生六记·浪游记快》:“游览既毕,宴於水阁,命从者放爆竹。轰然一响,万山齐应,如闻霹靂声。”
鲁迅 《伪自由书·电的利弊》:“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, 中国 却用它做爆竹敬神。”

⒉  供燃爆用之竹。

唐 元稹 《生春》诗之十三:“乱骑残爆竹,争唾小旋风。”
清 戴名世 《游吼山记》:“从者试烧爆竹取声,水激石怒,天地若裂。”

国语辞典

爆竹[ bào zhú ]

⒈  古时以火燃竹,劈㕷作响,用以驱鬼。今则用纸卷裹火药做成,点燃引线就会炸裂,发出巨大声响,常在喜庆时燃放。南朝梁·宗懔〈荆楚岁时记〉:「鸡鸣而起,先于庭前爆竹,以辟山臊恶鬼。」也作「爆竿」、「爆仗」。

《红楼梦·第五三回》:「一夜人声嘈杂,语笑喧阗,爆竹起火,络绎不绝。」

爆仗 炮竹

英语firecracker

德语Feuerwerk, Feuerwerkskörper, Schwärmer (S)​

法语pétard

分字解释


※ "爆竹"的意思解释、爆竹是什么意思由新华字典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一个飞宝剑,前挑后剔,光光闪闪就如那大寒陆地凛严霜;一个抛铁杵,直撞横冲,珰珰就如那除夜人家烧爆竹。

2.业者柏克郝夫说由于政府大力宣导安全的观念,市面上较具爆炸力,且较吵杂的爆竹渐为较贵,属冲天炮的烟火所取代。

3.春节的爆竹很给力,绽开对你的点点思绪,缤纷的祝福洒进你的世界里;春节的问候满满地,包裹我沉甸甸的心意,委托手机里的短信传递给你;春节如意!

4.爆竹一声除旧岁,桃符万户迎新春。

5.一时间整个中国服务器彻底沸腾了,所有的中国玩家们都是欣喜若狂,大街小巷到处奔走相告的中国玩家,甚至还有人放起了烟花爆竹疯狂庆贺。

6.红网浏阳站1月26日讯(浏阳日报记者肖雪)春节将至,烟花爆竹进入销售旺季,花炮市场安全压力日益增大。

7.新年第一天,我要抢个先。祝福很高调,道声新年好。红杏枝头春意闹,愿你快乐无烦恼;爆竹声声辞旧岁,愿你好运翻一倍;海上明月共潮生,愿你加薪把职升;春风得意马蹄急,愿你幸福又如意。龙飞凤舞送祝福,龙凤呈祥家和睦。祝你春节快乐!

8.爆竹声声把福祝,招财进宝齐临门,喜庆花篮门口摆,正偏财神带财来,愿你生意似东风,红红火火永不熄,门迎百福财无边,开业大吉。

9.后来从除夕到元旦,把发明了纸卷的爆竹,家家户户燃放,意在驱邪魔,迎平安。故有“爆竹声中一岁除”或“爆竹一声除旧,桃符万象更新”等诗句。民间吉祥图案则有画竹或儿童放爆竹,寓意竹报平安。

10.我们刚刚走出门,只听见震耳欲聋的烟花爆竹的炸声,吓的妈妈直往门里钻,可我却静静的欣赏着免费的烟花大会:有红有绿,有形有色,美极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