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叔西隐结亭,额曰暖翠,赋诗见寄,次韵寄亭上
[清代]:刘鹗
白发逢盛世,昕夕凤翔翱。青山读旧书,灯火双目蒿。
间从淡泊馀,世与鸿蒙遭。此意自有得,此心不知劳。
不为溟渤鲲,不作井里螬。孤亭抚万竹,无愧五柳陶。
试询紫罗裳,曷若粗布袍?暖翠滴衣袂,朱颜如春桃。
清风飒相遇,须鬓何萧骚!阿咸老京国,俯仰随官曹。
富贵多危机,平地生波涛。回头眄兹亭,孰谓云台高?
白發逢盛世,昕夕鳳翔翺。青山讀舊書,燈火雙目蒿。
間從淡泊馀,世與鴻蒙遭。此意自有得,此心不知勞。
不為溟渤鲲,不作井裡螬。孤亭撫萬竹,無愧五柳陶。
試詢紫羅裳,曷若粗布袍?暖翠滴衣袂,朱顔如春桃。
清風飒相遇,須鬓何蕭騷!阿鹹老京國,俯仰随官曹。
富貴多危機,平地生波濤。回頭眄茲亭,孰謂雲台高?
唐代·刘鹗的简介
刘鹗(è)(1857年10月18日—1909年8月23日),清末小说家。谱名震远,原名孟鹏,字云抟、公约。后更名鹗,字铁云(刘铁云[1]),又字公约,号老残。署名“洪都百炼生”。汉族,江苏丹徒(今镇江市)人,寄籍山阳(今江苏淮安区)。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(龙川)之后,终生主张以“教养”为大纲,发展经济生产,富而后教,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。他一生从事实业,投资教育,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“教养天下”的目的。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、坚韧不拔,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。
...〔
► 刘鹗的诗(249篇) 〕
明代:
陈履
酌酒英州道,临风泪满裾。南还难舍汝,北去重愁予。
祇为微名累,翻令定省疏。季方应念此,晨夕奉兴居。
酌酒英州道,臨風淚滿裾。南還難舍汝,北去重愁予。
祇為微名累,翻令定省疏。季方應念此,晨夕奉興居。
:
陈际盛
绕屋千竿修竹,点池半亩新荷。门无热客来往,始觉清凉意多。
繞屋千竿修竹,點池半畝新荷。門無熱客來往,始覺清涼意多。
明代:
徐溥
贤哉三谢后,分命守开州。卓荦才声重,循良政绩优。
论交当早岁,惜别已深秋。五马驰官道,双旌指驿楼。
賢哉三謝後,分命守開州。卓荦才聲重,循良政績優。
論交當早歲,惜别已深秋。五馬馳官道,雙旌指驿樓。
宋代:
释慧空
说圆不觉拖泥水,立悟分明落二三。要得不移毫发许,宝云山里宝云庵。
說圓不覺拖泥水,立悟分明落二三。要得不移毫發許,寶雲山裡寶雲庵。
明代:
杨士奇
忽遇髫年旧,惟看语笑真。清诗仍满袖,华发已盈巾。
桑梓二千里,萍逢四十春。金溪吟啸地,因话共伤神。
忽遇髫年舊,惟看語笑真。清詩仍滿袖,華發已盈巾。
桑梓二千裡,萍逢四十春。金溪吟嘯地,因話共傷神。